您的位置:首页 >预决算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详细内容

关于本溪市2020年本级财政决算的报告
——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8-13 15:45:59 浏览次数: 【字体: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已经编制完成。受市政府委托,向本次人大常委会议报告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工作,请予审议。

一、关于2020年市本级财政决算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3亿元,增长5.2%。其中:税收收入29.4亿元,增长1.7%;非税收入11亿元,增长15.9%。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县区上解收入、地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225.6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9.1亿元,增长8.9%,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等,支出总计225.6亿元。2020年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剔除高新区后: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35.7亿元,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25.6亿元,增长5%;非税收入10.1亿元,增长16.1%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县区上解收入、地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222.6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5.2亿元,增长10.9%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等,支出总计222.6亿元。2020年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2亿元中,上级专项安排支出36.1亿元;市本级财力安排支出59.1亿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3.8亿元。增加的支出主要是:企业养老保险补助支出7.2亿元;义务教育和市直机关绩效奖支出3.5亿元;国有资本调入安排城投项目财政补贴PPP项目服务费和经营权转让支出等4.3亿元。具体收支、平衡情况详见下表)

35008dd7782348cab4fadf8df828933b.png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一般公共服务

53,365

-12.6

主要是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影响

公共安全

100,792

7.9

主要是公安机关津补贴提标拉动

教育

77,543

-0.7

主要是上年上级专项资金较多垫高基数影响

科学技术

550

-55.5

主要是上年上级专项资金较多垫高基数影响

文化体育与传媒

15,504

10.4

主要是文化传媒方面支出较上年有所增加影响

社会保障和就业

382,906

-0.5

主要是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影响

卫生健康

57,076

141

主要是疫情防控相关支出增加影响

节能环保

12,855

142.4

主要是新增债券专项资金增加影响

城乡社区事务

66,517

17.4

主要是城投项目财政补贴支出影响

农林水事务

24,053

44

主要是防洪治理、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等上级专项资金增加影响

商业服务

4,111

111.3

主要是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外经贸等上级专项资金增加以及相关支出科目调整的影响

住房保障

50,741

99.1

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等上级专项资金增加影响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7,48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52,447

省以上补助收入

1,018,975

上解上级支出

234,877

县区上解收入

221,816

补助县区支出

586,168

置换债券收入

308,424

政府债务还本支出

249,525

新增债券收入

40,700

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支出

99,781

调入资金

207,823

按规定需结转下年支出

26,088

上年结转收入

71,014

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77,346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收入总计

2,226,232

支出总计

2,226,232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4.4亿元,增长309.1%,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新增专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60.5亿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2.7亿元,增长612%加上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支出总计60.5亿2020年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

剔除高新区后: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9亿元,下降17.9%,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少影响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新增专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40.5亿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9.7亿元,增长160.6%,主要是新增抗疫特别国债安排支出以及冲减以前年度暂付款影响,加上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支出总计40.5亿2020年收支相抵,实现收支平衡具体收支、平衡情况详见下表)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34,757

-11.8

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商品房开工率低

彩票公益金收入

2,641

-12.4

主要是受疫情影响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

5,012

-51.9

受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商品房开工率低

污水处理费收入

5,569

-2.0

主要是当年城市售水量减少,直接导致污水处理量较上年有所减少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城乡社区事务

44,161

156.1

主要是上年各城区征地拆迁成本支出减少及当年冲减以前年度暂付款影响

社会保障和就业

112

409.1

主要是大中型水库移民专项增加影响

债务付息等

15,530

2.4


其他支出

19,831

337.3

主要是新型试点债券引观入本工程支出影响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政府性基金收入

48,547

政府性基金支出

96,502

省以上补助收入

92,576

补助县区支出

74,369

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

231,335

调出资金

4,214

调入资金

14,774

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

39,165

上年结转收入

18,235

地方政府债债务转贷支出

176,370



年终滚存结余

14,847

收入总计

405,467

支出总计

405,467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和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按照年度企业利润的15%或国有股权的股利、股息计算收入,相关支出安排坚持收支平衡原则。

2020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4.7亿元,主要是国有企业特许经营权转让收入,加上上年厂办大集体等上级专项结转收入0.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284万元,收入总计15.7亿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0.9亿元,主要用于厂办大集体改革支出。加上调出资金14.7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84万元,支出总计15.7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

2020年,全市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完成159.3亿元,同比增长47.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完成156.8亿元,增长17.2%。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2.5亿元,累计赤字58.2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赤字,通过向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借款、争取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等方式弥补缺口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收入

支出

年收支结余

年末滚存结余

项社会保险基金合计

1,593,471

1,568,101

25,370

-581,586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104,578

1,123,542

-18,964

-849,829

失业保险基金

31,948

58,319

-26,371

58,227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180,612

138,944

41,668

117,729

工伤保险基金

28,083

23,084

4,999

1,272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54,530

29,738

24,792

58,478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9,772

16,899

2,873

30,02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

173,948

177,575

-3,627

2,515

(五)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2020年底,全市系统内债务309.73亿元(政府债务303.45亿元、或有债务6.28亿元)。其中:市本级249.97亿元,占全市债务总额的81%

剔除高新区后:市本级系统内债务214.27亿元。其中,政府债务209.28亿元,或有债务4.99亿元。

截止2020年底,政府债务限额为316.9 亿元,我市实际政府债务303.45 亿元(不含或有债务6.28亿元),实际债务比债务限额少13.45亿元。

(六)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2020年,市直部门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总额为2,832万元,同比下降7%,达到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要求。其中:公务接待费7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134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2,626万元因公出国(境)费没有支出。

)上级补助资金以及市对县区补助资金情况

1.上级补助资金情况

2020年,全市收到上级补助资金111.2亿元(不含新增专项债券资金1.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101.9亿元、政府性基金补助资金9.3亿元。

当年市本级安排使用46.4亿元(其中专项性资金33.3亿元),补助县区62.8亿元,结转下年使用2亿元。

以前年度专项资金结转7.1亿元,当年补助县区1.9亿元、市本级安排使用4.6亿元结转下年使用0.6亿元。

2.市本级上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2020年,市本级当年排使用上级专项性资金39.5亿元(当年专项性资金33.3亿元、以前年度专项性资金4.6亿元、当年新增专项债券安排支出1.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36.1亿元、政府性基金补助资金3.4亿元。

3.市本级补助县区情况

2020年,市本级补助县区资金66亿元,按照类型划分: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58.6亿元、政府性基金补助资金7.4亿元;按照资金来源划分:当年上级补助资金62.8亿元、以前年度上级补助资金1.9亿元、市财力补助资金1.3亿元。

 

2020年市本级补助县区情况表

                                                                               单位:亿

科目

备注

合计

66.0


其中:财力性补助

33.5

主要是返还性收补助、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县级奖补

公共安全

0.24

主要是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禁毒、监狱专项资金

教育

1.4

主要是义务教育专项资金

社会保障和就业

5.2

主要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优抚、退役军人安置、残疾人救助专项资金

医疗卫生与计划

1.97

主要是基层医院补助、计划生育补助、重大卫生公共专项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

农林水事务

5.13

主要是病虫害控制、森林培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专项资金

交通运输

0.85

主要是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专项资金

资源勘探

1

主要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节能环保

1.85

主要是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助、水污染防治补助

住房保障

3.79

主要是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

抗疫特别国债

5.5

主要是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项目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2020年,按照市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决议要求,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财政职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不断深化财政重点改革,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力保障了经济运行和民生改善。

1.坚持广开财源,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是实现财政收入由负转正。认真研判经济形势,多措并举挖掘税源潜力全力扭转收入负增长局面,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9.7亿元,同比增长3.1%圆满完成了收入预期目标二是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全市当年累计盘活存量资金12.3亿元。其中,市本级盘活存量资金2.3亿元。积极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市本级累计审减不合规账户900余个。三是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市各级财税部门紧跟国家顶层设计,继续落实好国家、省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20年全口径减税降费达18亿元其中减税6.6亿元,降费11.4亿元。

2.坚持重点保障,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一是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50%以上的要求,全市共压减支出5.65亿元,压减率55.95%。其中市本级压减2.63亿元,压减率50.5%二是严格管理财政暂付款。积极消化存量,坚决遏制增量,确保总量只减不增。2020年全市消化暂付款4亿元,完成消化任务的104%其中市本级消化暂付款1.68亿元,完成消化任务的155%,全年新增暂付款。三是严格支出保障顺序。严格执行保障三保、疫情防控、偿还政府债务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支出保障顺序,确保经济社会稳健运行。

3.坚持精准发力,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军需粮草。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投入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035万元,较上年增长70%,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财力保障。二是支持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助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节能环保支出7.37亿元,增长154.3%。投入3.5亿元,支持绿色矿山、水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建设项目。统筹资金4.3亿元,推动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支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是全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制定我市一债一策偿债方案,严守限额红线。全市按期偿还或采取再融资债券置换等方式归还缓释化解到期政府债务137.4亿元,没有发生债务违约事件。全年共完成化债额度35.26亿元,扣除客观因素影响,我市已超额完成全年化债任务。

4.坚持综合施策,保障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一是筹措资金支持保基本民生。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9%坚持“织密网、兜底线、保基本”的原则,积极争取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补助25亿元、中央和省调剂金17.9亿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认真落实养老金缺口政府分担责任,建立市、县区缺口分担机制,足额向省上解资金2.2亿元,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2020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5%8%,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7%,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资金3.1亿元,切实让城乡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稳企业保就业。2020年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资金1.43亿元,惠及企业323家,稳定岗位5.29万个。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5亿元,有效缓解疫情对创业就业的影响。支持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及时拨付市本级义务教育教师20182019年绩效奖补差资金1.14亿元,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考核目标任务。投入资金1.09亿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5.坚持夯实基础,优化财政管理制度。一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将106市级税收企业下放至县区,实行税收增量定比分享,进一步调动县(区)政府抓税源建设的积极性,累计增加县(区)级收入1亿元。二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和项目支出管理责任,实行预算执行通报、约谈制度,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执行全流程,推动绩效管理落实扎根。完善财政预决算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积极打造阳光财政。深化非税收入制度改革。规范优化非税收缴业务流程,通过线上支付电子票据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本地异地全覆盖、最多跑一次全覆盖,确保政府非税收入按时足额缴库。

三、关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工作措施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时期,财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财政部门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聚焦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三篇大文章和建设三市四区发展定位,坚持系统观念,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1.坚持底线思维,把防范财政风险摆在首位。一是稳妥防控政府债务风险。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严禁新增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政府债务增量,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存量,分类制定偿债计划,实行一债一策,压实偿债主体责任,落实偿债资金来源,确保按时偿还到期政府债务,防止发生债务违约事件。二是有效应对财政支付风险。坚决贯彻先生活、后生产原则,严控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建立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多渠道盘活统筹各类资金用于三保支出需严格落实暂付款逐步消化存量,严格控制增量,确保总量只减不增,在确保完成消化目标任务的同时,严格控制新增暂付款。

2.坚持高质量发展,狠抓财源项目建设。一是抢抓振兴机遇争政策。坚持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全面把握、精准解读国家和省各项政策的内涵要求与资金投向,吃透上级精神,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编制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编制项目,精心谋划一批事关本溪振兴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年度和中长期项目储备库,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与政策的对接,加大项目落地实施力度二是

抓投资上项目增后劲。持续做大做强存量财源,积极发展接续产业,促进钢铁深加工、医药健康、旅游、生态环保等多产业融合发展要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促进招商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早日实现税收。努力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竞争力较强、附加值较高、税收贡献大的接续产业。

3.坚持统筹兼顾,提升财政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收入征管与统筹。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强化跟踪调度,加大收入征管力度,堵塞税费征管漏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加可用财力。二是持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角度,把重心聚焦于财政资源的统筹安排,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强化责任担当,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新增支出,加强财政资金整合,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4.坚持系统观念,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一是持续深化财政重点改革。继续推进市与县(区)财政体制改革,落实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快推动市与县(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突出保基本、守底线,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强化预算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二是进一步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运用系统化思维,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要素和控制规则,动态反映各级预算安排和执行情况。三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等环节一体化,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完善预算安排与绩效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依法监督下,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全力做好财政各项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