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预决算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详细内容

关于本溪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0年1月7日在本溪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22 14:50: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解读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市委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以落实“三抓三促”工作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实施“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对标清廉本溪建设要求,抓主业尽主责,当主力争主动,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规范财政收支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高质量完成了各项财政工作。特别是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在“三保”支出压力加大、政府债务风险较高、暂付款消化任务较重等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始终把保工资放在首位,消化了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应对了刚性支出特别是人员性支出比上年大幅增加的特殊情况,全年实现了收支平衡。按时偿还了到期政府债务,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通过争取企业养老金上级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金等支持,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全市财政平稳运行,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保障了全市正常运转和大局稳定。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5,645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税收收入505,605万元,增长6.4%;非税收入170,040万元,增长12.6%。剔除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导致的税收减收7亿元之后,可比口径增长19.2%。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科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增值税

243327

10.8

主要是本钢集团生产线资产转让,一次性缴纳税款拉动

企业所得税

37709

19.9

主要是产品价格上涨,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向好拉动

个人所得税

12306

-28.6

主要是实施个税专项扣除政策和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影响

房产税

29803

-7.5

主要是本钢北营公司上年同期一次性税收垫高了同期基数

资源税

36844

21.9

主要是受矿石价格上涨拉动

城建税

37774

-4.0


环境保护税

4762

27.0

主要是受本钢加大生产投入影响

       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49,648万元,同比增长8.9%。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67346 

27.8

主要是市本级发放两年绩效奖影响

公共安全支出

117680 

31.0

主要是发放两年绩效奖及补发政法机关执勤岗位津贴影响

教育支出

176600

9.1

主要是市本级发放两年绩效奖以及上级专项增加影响

科学技术支出

2250

-16.7

主要是县区上年上级专项垫高了基数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35777

-10.5

主要是事业单位改革及盘活存量资金冲减支出导致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519195

4.1


卫生健康支出

77892 

-5.0

主要是上年公立医院改革等上级一次性专项垫高了基数

节能环保支出

28920 

154.6 

主要是2018年桓仁县盘活资金冲减支出0.6亿元垫高了基数,以及当年生态保护项目增加0.9亿元拉动

城乡社区支出

158639 

15.9

主要是上级专项资金以及新增债券较上年增加较多

农林水支出

114581

-0.5

主要是上年一次性水利专项垫高了基数

资源勘探信息支出

26003

-13.8

主要是县区企业发展专项减少及事业单位改革影响

自然资源气象支出

8313

-40.0

主要是土地资源储备减少及上年土地开垦费一次性支出影响

住房保障支出

73298

-5.5

主要是上年县区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较多,垫高了基数

3.全市收支平衡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5,645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9,648万元,考虑补助上解和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7564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649648

省以上补助收入

928400

上解上级支出

215549

置换债券收入

250337

政府债务还本支出

250824

新增债券收入

53500

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

86170

调入资金

154698

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8206

上年结转收入

113943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53874



收入总计

2230397

支出总计

2230397

4.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

2019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3,359万元,增长8.5%,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县区上解收入、地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1,955,10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09,935万元,增长18.1%,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等,支出总计1,955,104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剔除高新区后: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31,17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243,675万元,增长12.3%;非税收入87,498万元,增长12.2%。



 2019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月累计增速图

 48e02cc62e1b4799be8766c178e55914.png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59,294万元,增长20.2%。

2019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60732 

23.7

主要是发放两年绩效奖影响

公共安全支出

93431 

38.4

主要是发放两年绩效奖及补发政法机关执勤岗位津贴影响

教育支出

78061

20.8

主要是发放两年绩效奖影响

科学技术支出

1236

-3.4

主要是上年上级专项垫高了基数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4039

-17.9

主要是上年国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专项较多垫高了基数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85043

10.1

主要是事业单位改革影响

卫生健康支出

23651

-4.2

主要是上年公立医院改革等上级一次性专项垫高了基数

节能环保支出

5341

14.2

主要是上年盘活存量资金冲减支出影响

城乡社区支出

56651 

322.5

主要是当年上级棚户区改造专项3亿元影响

农林水支出

16700

3.5


资源勘探信息支出

12457

202.6

主要是当年煤炭亏损补贴专项、工业强市项目等支出拉动

自然资源气象支出

2231

-41.6

主要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列支科目调整影响

住房保障支出

25492

79.6

主要是上年上级专项垫高了基数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173万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9,294万元,考虑补助上解和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19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3117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59294

省以上补助收入

928400

上解上级支出

215549

县区上解收入

112793

补助县区支出

425096

置换债券收入

250337

政府债务还本支出

230643

新增债券收入

53500

转贷县区政府债券支出

83794

调入资金

99928

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

73231

上年结转收入

98884

 

按规定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6401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8993



收入总计

1914008

支出总计

1914008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39,648万元,下降34.9%。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科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土地出让金收入

94549 

-49.4 

主要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土地出让地块减少

彩票公益金收入

3015 

-27.2 

主要是彩票销量下降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

35005 

121.1 

主要是加大以前年度欠费清缴力度拉动,其中明山区富虹房地产补缴1亿元

污水处理费收入

6486

-2.9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70,749万元,增长0.2%。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主要科目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完成额

增减%

影响增减的主要因素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23088 

-9.6 

主要是棚改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减少

社保和就业支出

16840

132.7

主要是桓仁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增加

债务付息等支出

27182 

17.4

主要是县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债务付息支出增加

其他支出

7713 

7.9 

主要是彩票公益金安排支出增加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39,648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170,749万元,考虑补助上解和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19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政府性基金收入

139648

政府性基金支出

170749

省以上补助收入

22191

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113913

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174413

调入一般预算统筹使用

86504

调入资金

14751



上年结转收入

67829

年终滚存结余

47666

收入总计

418832

支出总计

418832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9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9,643万元,下降51.3%,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新增专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303,839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4,621万元,下降42.7%,加上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支出总计303,839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剔除高新区后: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59,098万元,下降48.5%。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39,396万元,下降59.4%;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410万元,增长85.6%;彩票公益金收入3,015万元,下降27.2%;污水处理费收入5,684万元,下降3.9%。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36,914万元,下降46%。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7,241万元,下降66.4%;债务付息等支出13,398万元,增长0.4%;其他支出4,542万元,增长26.8%。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59,098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6,914万元,考虑补助上解和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19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政府性基金收入

59098

政府性基金支出

36914

省以上补助收入

22191

补助县区支出

21917

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174413

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45918

调入资金

7758

转贷县区专项债券支出

128495

上年结转收入

32841

调入一般预算统筹使用

44827



年终滚存结余

18230

收入总计

296301

支出总计

296301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依据企业财务报告和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按照年度企业净利润的15%或国有股权的股利、股息计算收入,相关支出安排坚持收支平衡原则。

2019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65,817万元。其中:上级转移支付和上年结转收入165,629万元,全市国有盈利企业缴纳收益188万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65,817万元。其中:落实上级政策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等支出146,90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8,805万元,调出资金110万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56,647万元,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114,264万元,补助下级和结转下年支出42,383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七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489,575万元,同比增长0.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444,151万元,增长0.1%。基金当年收支结余45,424万元,累计赤字665,802万元,主要是争取企业养老保险中央调剂金弥补了当年收支缺口。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

                                                                                      单位:万元

科目

收入

支出

本年结余

滚存结余

社保基金合计

1489575

1444151

45424

-66580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068020

1038085

29935

-868244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9086

15996

3090

26220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58522

167982

-9460

9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

163756

146975

16781

70081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新农合)

46145

39869

6276

34052

工伤保险基金

22355

20540

1815

-5544

失业保险基金

11691

14704

-3013

77541

(五)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截至2019年底,全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90.6亿元,其中:政府债务284.6亿元,控制在省政府核定我市的政府债务限额298.3亿元之内,低于限额13.7亿元;政府或有债务6亿元。

市本级(不含高新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0亿元,其中:政府债务205.3亿元,政府或有债务4.7亿元。

(六)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情况

 2019年,全市争取上级专项资金63.2亿元,主要是:社会保障方面33亿元,科教文卫事业6.9亿元,基层公安司法系统经费0.9亿元,交通建设方面1.9亿元,农林水事务6.1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4.7亿元。争取国有资本预算“三供一业”上级补助14.3亿元。

二、2019年主要财税政策落实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一)开源节流并重,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1.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4%)6.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剔除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导致的税收减收7亿元之后,可比口径增长19.2%。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主动对接国家、省扶持政策,争取各类上级专项资金63.2亿元,财力性补助资金31.8亿元(其中当年争取的阶段性补助5.7亿元),中央和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39.4亿元。争取新增债券11.4亿元、再融资债券36.4亿元,在节约利息支出的同时,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障刚性支出需求。

3.积极应对减税降费压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全口径减收17亿元,其中:全口径税收12.8亿元,社保费降费4.2亿元,直接减少全年财政收入7亿元。通过综合施策弥补预算收支缺口,全市清理收回结转结余资金5.2亿元,盘活存量资产1.6亿元,压减一般性支出12.7%,压减“三公”经费支出3%。

(二)激发内生动力,助经济高质量发展

1.落实全市重点工作部署。助推“工业强市”战略,筹措资金1.2亿元,重点用于老工业基地升级改造、辽宁参中堂健康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智能橡塑机械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及鑫暾生物热电联产项目等。助推“文旅兴市”战略,整合资金4.1亿元,重点支持对外旅游宣传、少数民族特色小镇开发等全域旅游发展。助推“生态立市”战略,统筹资金4.9亿元,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支持天然林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生态保护项目,城市黑臭水体、淘汰燃煤小锅炉、大气和水体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

2.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立足“服务企业年”,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全年完成2.5亿元,其中市本级1.3亿元。按照“谁拖欠,谁偿还”的原则,强化清理偿还拖欠工程款的主体责任,全年完成2.8亿元,其中市本级1.6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府缴费”、“互联网+政府采购”服务,真正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全面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全市政府采购完成4.1亿元,增长4.4%。其中:中小微民营企业占80.4%,小微企业占中小微民营企业的88.8%,达到省考核目标。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79个,年均减收1.7亿元,切实以政府收入“减法”换取企业高质量发展“加法”。

3.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5%。实现连续15年增加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涉及退休人员31.9万人。城乡居民低保救助人均标准分别提高至622元/月和6,004元/年,城乡特困人员供养人均标准分别提高至933元/月和751元/月,救助资金覆盖3.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2.5亿元,惠及58万城乡居民。拨付就业补助资金1.4亿元,支持落实各项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发放价格补贴资金1,300万元,惠及24.5万人,有力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统筹各类资金29.4亿元,稳步推进早期棚改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牛心台国有工矿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等民生重点项目,大力支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维修改造,以及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

(三)主动担当作为,有效防范各类重大风险

1.财政支付风险应对有力。将“三保”工作摆在首位,纳入全年重点工作始终,坚持“点对点”调度、“定期报告+重点关注”动态监控,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规范账户管理等措施,多渠道整合盘活财政资金,实现了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机关正常运转。同时,全力以赴推进清理规范暂付款工作,制定五年消化方案,建立定期调度和预警监测机制,积极化解存量、坚决杜绝新增。全市消化以前年度暂付款5亿元,市本级当年没有发生新增暂付款。

2.债务风险防范有力。加强全口径债务“闭环”管理,建立隐性债务风险预警“日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遏制了隐性债务增长趋势。研究制定债务化解方案,争取再融资债券36.4亿元,贷款展期16.9亿元,借新还旧11.5亿元,财政资金偿还16.6亿元,停息挂账2.9亿元,通过“借用还一体化”和“一债一策”方式偿还21.9亿元,稳妥化解偿还到期政府债务106.1亿元,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3.养老金发放兜底有力。持续加大争取省以上财政补助力度。全年争取上级资金65.9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增长114.8%,占全市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09.8亿元)的60%,其中: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26.5亿元、中央养老保险调剂金27.4亿元、省级养老保险调剂金12亿元,有效保障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4.脱贫攻坚保障有力。落实精准扶贫和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47户、农村户厕改造3,740户。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建成村内道路345.2公里、桥梁27座,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41个。同时,规范惠农(民)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累计发放资金18.8亿元,受益群众达29万人,涉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农场48个,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强化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管理,各类扶贫资金18.6亿元全部纳入动态监控,做到了全额及时拨付。

(四)深化改革创新,有效推进财政治理现代化

1.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迈出新步伐。以部门预算改革为重点,健全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市本级预算管理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流程和方法。从坚持“三保”优先、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和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着手,严格执行支出保障顺序,突出重点促进振兴发展,依法依规编制2020年预算。研究制定我市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将政府预算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开展年度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实行预算执行和绩效目标“双监控”,推动政府花钱更趋科学化、精细化、公开化。

2.政府采购监管上了新台阶。依托“互联网+”行动,通过政府采购网络系统升级,实现了由采购计划审批制向采购计划备案制的转变,简化了政府采购流程,突出了采购人主体责任,提高了政府采购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财政资金管理取得新成效。深化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以提升财政资金安全为突破口,利用电子化手段,通过资金运行状态监控、凭证流转监测和业务数据展现,实时动态监控市县(区)所有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流向和收支余额库款情况,从技术手段上确保财政资金流程安全。严格政府项目管理,全年审核政府项目258个,审定额6.8亿元,审减率达11.7%,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政部门悉心研究理财之道,倾力推进财政改革,切实保障重点支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财税增收的经济基础薄弱。我市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实体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状况难以改善。另一方面,支出预算刚性约束仍需加强。一些部门和单位“重执行、轻预算”的观念依然存在,编制预算时论证不充分、项目不细化,执行中变更追加支出的意愿强烈,“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花钱问效、无效问责”的意识树得不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2020年预算草案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各项财政改革为抓手,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动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完成全年预算收支目标,全力支持本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预算编制着重把握以下五个原则:一是“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科学测算收入预期目标,按照财力规模分配资金,审慎稳妥编制预算。二是统筹各类收入来源,非税收入除安排人员工资、执收成本和计提偿债准备金之外,剩余部分按照财力管理。三是严格审核人员和基本运转支出,既不重不漏、又压缩规模,坚持“低标准、保基本”,坚决不锦上添花。四是严格审核项目支出,上年项目预算全部推倒重来,根据实际需求重新测算。各业务主管部门依据部门职责,围绕年初支出需求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用上级专项资金解决城市建设需求问题。五是严格落实偿债资金,各项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计提偿债准备金,应由各项目单位筹集的偿债资金必须确保全部落实。

)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经税务部门测算和汇总县区预算情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696,000万元,同比增长3%。其中:税收收入536,782万元,增长6.2%;非税收入159,218万元,下降6.4%。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科目情况图

68e388b6492b4a25a397e5e02bf91e05.png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943,788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8%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主要科目情况图

e7c8eff92a1640ad8f33508e09181a9b.png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6,000万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3,788万元,考虑补助上解和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测算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9600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43788

省以上补助收入

765568

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补助安排支出

423872

置换债券收入

308444

 

上解上级支出

220834

调入资金

96987

政府债务还本支出

308704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7450

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专项支出

2461

上年结转收入

5210

调出资金


收入总计

1899659

支出总计

1899659

2.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81,780万元,同比下降0.4%,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县区上解收入、地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1,661,66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62,055万元,增长12.9%,加上上解上级支出、补助县区支出、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补助支出等,支出总计1,661,666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剔除高新区后: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25,880万元,同比下降1.6%。其中:税收收入238,380万元,下降2.2%;非税收入87,500万元,与上年持平。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53,219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3.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594万元,增长17.1%;教育支出60,193万元,增长1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274万元,下降12.7%;农林水支出11,227万元,增长20.4%;城乡社区支出12,134万元,下降42.5%。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25,880万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453,219万元,考虑补助上解和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20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测算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2588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453219

省以上补助收入

765568

上级提前告知的专项补助安排支出

358956

县区上解收入

121405

上解上级支出

220834

置换债券收入

308444

补助县区支出

282303

调入资金

75459

政府债务还本支出

257928

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27000

转贷县区政府债券支出

50516

收入总计

1623756

支出总计

1623756

 

)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1.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99,830万元,增长43.1%。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179,694万元,增长90%;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9,317万元,下降73.4%;污水处理费收入6,400万元,下降1.3%;彩票公益金收入3,741万元,增长24.1%。

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04,155万元,增长14%。其中城乡社区支出157,842万元,增长6.6%。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199,830万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204,155万元,考虑补助、上解、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测算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政府性基金收入

199830

政府性基金支出

204155

省以上补助收入

19063

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76135

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76135

调出资金

37439

上年结转收入

21384

年终滚存结余

13683

调入资金

15000

 



收入总计

331412

支出总计

331412

2.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草案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87,969万元,增长47%,加上省以上补助收入、专项债券收入等,收入总计216,397万元;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12,334万元,增长37.2%,加上补助县区支出、政府债务还本支出等,支出总计216,397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剔除高新区后: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86,769万元,增长46.8%,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111,134万元,增长53.2%。考虑补助、上解、结转等事项后,实现收支平衡。

2020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测算表

                                                                                    单位:万元

收入

数额

支出

数额

政府性基金收入

86769

政府性基金支出

111134

省以上补助收入

19063

补助县区支出

1543

专项债券转贷收入

76135

专项债券还本支出

39165

上年结转收入

18230

转贷县区专项债券支出

36970

调入资金

15000

 

年终滚存结余

4926



调出资金

21459

收入总计

215197

支出总计

21519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草案

2020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9,998万元,其中:国有企业经营收益1,193万元,上年结转18,805万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9,998万元,其中: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18,817万元,调出资金1,181万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0,623万元,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及改革成本支出9,597万元,调出资金1,026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0年,七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1,113,081万元,下降0.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594,697万元,增长0.1%。基金收支差额部分主要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计划争取中央调剂金支持。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预算表

                                                                                单位:万元

科目

收入

支出

本年结余

年末结余

社保基金合计

1113081

1594679

-481598

-114740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634707

1115252

-480545

-1348789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21114

17024

4090

30310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191986

191986


9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

168867

160492

8375

78456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新农合)

49990

44822

5168

39220

工伤保险基金

22856

22605

251

-5294

失业保险基金

23561

42498

-18937

58604

四、确保完成2020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1.抓项目建设,解决制约我市财力增长乏力的根本问题一是巩固做强存量财源。坚持“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推动存量企业“上规升巨”。支持本钢和地方企业深度融合,做优做强支柱财源。继续深入推进药都发展,支持重点医药企业优质产能加快释放,加速医药科技成果在药都转化。二是快速培育增量财源。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抓项目,抓“飞地”园区,通过聚集产业项目,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竞争力较强、附加值较高、税收贡献大的接续产业。推动招商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形成税收。

2.收支管理,解决当前财政保障能力不强的问题一是科学研判收入形势,在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的基础上,加强收入预期管理。制定压实税收、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的年度征收目标,按收入项目分解落实到各征管部门。二是深化税务、财政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监控,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规范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征缴程序,实行非税收入“封闭式”管理。三是持续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规范支出审批管理,执行中原则上不予追加。确需支出的,严格履行预算外追加的审批程序。四是优化支出结构,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优先支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深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把钱花在刀刃上。

3.抓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解决城市建设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一是牢牢把握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机遇。贯彻落实“中发37号”和“财预134号”文件精神,围绕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编制项目,围绕补短板强弱项编制项目,力争谋划一批具有战略性和事关本溪振兴发展的好项目,加大项目落地实施力度。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在国家严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背景下,专项债券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渠道。按照国家“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进一步做好市情特殊性研究,做准做实项目储备,主动做好项目申报对接,全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

4.精准施策,解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的物质保障问题一是着力防范财政风险。坚决遏增量、控存量,落实“一债一策”,加快制定化债方案和预警地区风险应对预案,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进一步完善确保“三保”不出问题的机制,加快规范消化暂付款,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继续加大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的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筹集、分配、统筹、监管责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强扶贫项目资金全过程绩效管理,促进扶贫资金精准投放、精准使用。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落实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支持乡村建设。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支持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推动政府绿色采购,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5.制度体系建设,解决财政管理水平提升的问题一是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部署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继续落实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市与县区财政体制调整,加快建立规范明晰的市与县区收入分配体系,形成全市上下“共谋经济发展、做大财源蛋糕”的良好局面。二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综合运用财政各系统数据信息,建立各类大数据库,加强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控,提高财政工作整体管理水平。四是完善财政内控制度体系,实现财政资金全程管控,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确保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6.抓规范管理解决当前政府运行效能和机制短板问题一是推动控股集团实质运营,参照省直和其它地区做法,尽快建立完善企业制度,发挥运营融资建设功能。二是加快盘活处置行政事业资产,以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教育系统中小学布局调整为契机,认真清点“家底”,统筹整合,优化使用,腾挪出一部分闲置资产加以盘活处置。三是针对差额及自收自支身份人员保障范围不清的问题,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市编办、市人社局等多部门联动,明确兜底保障的标准和范围,以及拖欠人员工资和其他各类债务等历史遗留问题,将参公、全额、差额和自收自支身份人员全部纳入人社部门审核范围,统一管理。

各位代表,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全市财政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多下功夫,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切实做好明年财政工作,为新时代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财政力量!


名  词  解  释

 

1.一般公共预算。是指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政府性基金预算。是指通过向社会征收以及出让土地、发行彩票等方式取得收入,专项用于支持特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发生的收支预算。基金预算遵循“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的基本原则。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指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规定程序审批的年度基金财务收支计划。

5.结转下年(上年结转)。是年终滚存结余的一部分,即当年支出预算受某些因素影响尚未完成的支出项目,需转到下年继续使用的项目支出。

6.结余资金。指项目实施周期已结束、项目目标提前完成或项目终止,尚未列支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因项目实施计划调整,不需要继续支出的预算资金;预算批复后连续两年未用完的预算资金。

7.上级补助收入。上级财政给予下级财政的补助款项。包括体制补助、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等。

8.一般性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是财政二级分配的一种手段。

9.专项转移支付。是指由上级财政按特定用途增拨给地方的专项预算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如特大灾害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费等。

10.上解支出。下级财政直接划解上级财政的款项。包括财政体制调整上解支出和专项上解支出。

11.专项上解支出。是指国家出台政策导致上级财政收入转为下级财政收入,或原应由下级财政负担的支出转移到上级财政,由此形成上级财政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要由下级财政专项上解上级财政的支出。

1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中央或地方财政通过超收收入和支出预算结余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视预算平衡情况,在安排下年度预算时调入并安排使用,或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补充基金时在支出方反映,调入使用基金时在收入方反映。

13.置换债券。是指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后,债务规模没有变化,但是债务结构得到优化,债务利息成本降低,有效缓解当期政府债务偿还压力。

    14.地方政府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负有偿还债务以及或有债务总称,既包括地方政府必须偿还、有偿还义务的地方政府债务,还包括地方政府违规担保形成的或者有一定救助责任的或有债务。

    15.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即通常所说的地方政府债务,又称“一类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相关单位举借,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

    16.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一种,又称“二类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债责任的债务。

17.地方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是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一种,又称“三类债务”,是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且地方政府未提供担保的债务(不含拖欠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债务)。

18.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19.预决算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和相关组织机构向公众公开或开放自己所拥有的财政预算信息,使其他组织机构和公众个人可以基于任何正当理由,采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获得相关信息。

20.部门预算。是指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全面反映部门预算内、外各项收支活动的年度综合财政计划。

21.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22.“三公”经费。是指用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23.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指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按照不同支付类型,采用财政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的方法,支付到商品或货物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24.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是指电子签名取代传统人工签章,以电子凭证替代纸质凭证,变银行网点传统柜面为电脑上自助柜面,预算财务人员只需在办公电脑上进行操作,即可完成资金支付。

25.预算绩效管理。是以“预算”为对象开展的绩效管理,也就是将绩效管理理念和绩效管理方法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并实现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模式。

26.“飞地经济”。“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按飞地建设的投入方式,可分为:飞出地投资型,即由飞出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飞入地投资型,即由飞入地负责全部基础建设投入;两地共投型,即由两地按照协议共同分担基础建设投入。

关于本溪市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