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预决算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详细内容

关于本溪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07 10:08:21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本溪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1月5日在本溪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本溪市财政局局长  龚振福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作关于本溪市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1年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023,768万元,为预算的119.3%,比上年增加277,808万元,增长37.2%。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459,198万元,为预算的113.1%,增加87,204万元,增长23.4%。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税收收入预计完成744,024万元,为预算的107.9%,比上年增加186,794万元,增长33.5%。非税收入完成279,744万元,为预算的166.4%,比上年增加91,014万元,增长48.2%。
     年初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57,860万元,全年预计完成1,023,768万元,比年初预算超收165,908万元。其中,市本级超收53,008万元(高新区超收30,398万元),主要是耕地占用税和一次性非税收入,主要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年初我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40,161万元。在预算执行中,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和上年结转等安排450,520万元(其中上级专项补助资金362,956万元),当年超收收入安排165,908万元,全口径支出预算为1,456,589万元。全年支出预计完成1,403,837万元,为预算的96.4%(其中市财力支出为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239,073万元,增长20.5%。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717,413万元,为预算的94.5%,增加89,106万元,增长14.2%。
      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⑴教育支出175,059万元,为预算的100%,增加18,235万元,增长11.6%,剔除预算已安排而未实施的津补贴因素后,增长16.5%。⑵科学技术支出13,284万元,为预算的85.6%,增加1,871万元,增长16.4%。⑶农林水事务支出105,881万元,为预算的99.9%,增加14,575万元,增长16%,剔除上年地债支出因素后,增长23.7%。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690万元,为预算的99.9%,增加17,897万元,增长8.3%。其中,养老金补助支出113,998万元,增加20,076万元,增长21.4%;低保补助支出25,419万元,增加1,474万元,增长6.2%;就业补助支出31,116万元,减少1,820万元,下降5.5%,主要是省专项略有减少。⑸医疗卫生支出54,830万元,为预算的95.1%,增加6,368万元,增长13.1%。⑹公共安全支出89,039万元,为预算的96.3%,增加6,382万元,增长7.7%。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77,495万元,为预算的97.1%,增加99,559万元,增长56%。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023,768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90,474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54,644万元、上年结转40,30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9,490万元、调入资金744万元,总收入来源为1,629,420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403,837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65,195万元、调出资金3,198万元,总支出为1,572,230万元。扣除需要结转下年继续使用支出等57,19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其中市本级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515,781万元,比上年增加407,125万元,增长374.7%。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440,511万元,增加372,581万元,增长548.5%,主要是土地出让金收入增加。当年基金支出预计完成455,852万元,比上年增加360,286万元,增长377%。其中,市本级预计完成375,569万元,增加324,437万元,增长634.5%。
      二、关于2012年预算(草案)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经济财政形势,我市2012年财政工作和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规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认真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革,坚持依法理财和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加强财政科学管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市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7,330万元,比上年增加153,562万元,增长15%。主要收入项目情况:税收收入941,240万元,比上年增加197,216万元,增长26.5%。非税收入236,090万元,比上年减少43,654万元,下降15.6%,主要是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较多。
      全市财力安排的一般预算支出1,156,27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16,113万元,增长37.6%;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65,626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合计为1,321,900万元。上级专项补助中,教育1,641万元、农林水事务11,56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40,867万元、医疗卫生4,217万元、公共安全3,677万元。
      全市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项目是:⑴教育支出179,468万元,增加20,910万元,增长13.2%。⑵科学技术支出10,842万元,增加1,752万元,增长19.3%。⑶农林水事务支出52,337万元,增加13,414万元,增长34.5%。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9,159万元,增加15,861万元,增长25.1%。⑸医疗卫生支出42,274万元,增加5,697万元,增长15.6 %。⑹公共安全支出67,663万元,增加12,279万元,增长22.2%。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750万元,增加6,366万元,增长61.3%。⑻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82,522万元,增加112,692万元,增长66.4%。⑼节能环保支出13,020万元,增加2,550万元,增长24.4%。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4,444万元,增加49,532万元,增长30%。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全市一般预算收入1,177,330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90,235万元、上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86,468万元、上级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65,626万元、调入资金686万元,总收入来源为1,520,345万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21,900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94,560万元、调出资金3,885万元,总支出为1,520,345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一般预算收支草案
     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491,323万元,比上年增加32,125万元,增长7%。主要收入项目情况:税收收入381,808万元,比上年增加69,545万元,增长22.3%。非税收入109,515万元,比上年减少37,420万元,下降25.5%,主要是上年一次性收入因素较多。
     市本级财力安排的一般预算支出497,414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83,094万元,增长20.1%。加上上级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56,942万元,减去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6,711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合计为647,645万元。
      市本级财力安排的主要支出项目是:⑴教育支出78,069万元,增加5,790万元,增长8%。⑵科学技术支出6,602万元,增加660万元,增长11.1%。⑶农林水事务支出17,797万元,增加1,824万元,增长11.4%。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0,975万元,增加6,397万元,增长18.5%。⑸医疗卫生支出23,498万元,增加3,931万元,增长20.1%。⑹公共安全支出48,003万元,增加9,452万元,增长24.5%。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746万元,增加1,227万元,增长18.8%。⑻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45,108万元,增加39,356万元,增长37.2%。⑼节能环保支出8,229万元,增加1,613万元,增长24.4%。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690万元,增加2,924万元,增长7.5%。
     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491,323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70,495万元、上级财政一般转移支付补助13,407万元、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156,942万元、调入资金486万元,总收入来源为732,653万元;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647,645万元,加上市对县区专项补助提前通知额6,711万元,上解支出74,412万元、调出资金3,885万元,总支出为732,653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平衡。
     政府性基金收入361,147万元,比上年减少132,369万元,下降26.8%。其中,市本级296,986万元,减少121,260万元,下降29%,主要是土地出让金规模减少。政府性基金支出358,807万元,比上年减少97,045万元,下降21.3%。其中,市本级295,196万元,减少80,373万元,下降21.4%。
      三、关于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的政策措施
     2012年全市面临的财政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应对当前的形势,抓住当前的机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基本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管理,支持全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在全力支持钢铁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快推进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和旅游三个产业集群发展。支持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的兼并和上市。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技改、科技和节能等专项资金作用,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促进县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综合直补及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政策。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土地整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支持项目引进,培育主导产业,推动县区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财源建设工程,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3.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统筹安排教育经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标政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帮助困难群众逐步改善居住条件。
      4.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依法组织财政收入,认真落实收入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财政与县区和收入征管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增收激励机制。积极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确保税收平稳增长。强化收入监管,提高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度能力,应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到应收尽收。要统筹资金配置,在保证政权运转和法定支出的基础上,按照轻重缓急、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的原则,集中有限资金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和重点民生领域支出的资金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5.推进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完善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健全部门预算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细化水平。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搭建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政府采购科学化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严格财政监督,强化对专项资金的投资审核、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加大清偿力度,努力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加快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增强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积极探索信息公开的渠道和形式,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公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