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乡村振兴的“铺路人”
——记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木盂子管委会蔡俄堡村
党支部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王健
站在清风拂过的苍莽山野,闻药香馥郁,看硕果流金,蔡俄堡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健的心中,总是会涌起军人血脉里的铿锵誓言:愿以丹心为墨,绘就山乡振兴新画卷!
蔡俄堡村位于本溪市桓仁县西部,东、北与华来镇相毗邻,隶属木盂子管理委员会,全村辖8个居民组,5个自然屯,总人口1716人,总户数524户,其中劳动力1100多人,耕地面积2760亩,人均耕地不到1.5亩,属于典型的山多地少型的辽宁东部山区。
抓党建引领,筑牢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
农村要发展、要致富,离不开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作为第一书记,王健始终将建强村党组织、凝聚班子合力作为夯实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努力把支部建成战斗堡垒,把党员培养成鲜红旗帜,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农村发展的优势。
蔡俄堡村青壮劳力大都外出务工,村里多是留守老人,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为务工、种玉米、种水稻、养猪,村集体经济家底薄,群众收入低,增收致富缺少门路,患有疾病和身体残疾的村民生活依然需要照顾。
面对这样的基本情况,王健深知:村党支部处在农村工作第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和实践者。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把正村党支部这个方向盘,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实现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针对蔡俄堡村党支部存在的党员结构失调、党员年龄偏大、数量偏少等问题,王健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严格规范开好“三会一课”,重新厘清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确定民主决策制度,加强班子团结,着力优化党员结构,有效提升村集体的治理水平和发展程度。
王健坚持“学中干,干中学”的原则,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业科技,谋划发展出路,为加强党建阵地建设,积极协调组织部门,申请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经费4万元,重点修缮了党员活动室,添置了60套桌椅、10台取暖器具,安装了投影仪等全套的信息化宣教设备,外墙保暖工程也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王健积极调动青年党员先进性,带领青年党员建立党建工作公众号、党员微信群,广泛宣传村党建工作,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把“党史天天读活动”融汇到日常村民生活中,利用村广播站等载体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三会一课”开到田间地头,让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都深刻领会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惠民心、惠农生,激发调动村民们的致富热情;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先后主持召开党员大会10次、支委会25次,为村民党员讲授党课12次,确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等事宜,有效地将各项制度落到了实处;通过组织支部党日活动,全村党员先后到抚顺雷锋纪念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从雷锋和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进一步调动村民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村党支部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1名,发展预备党员2名,积极为村委培养后备干部,村“两委”班子积极向上的新气象日渐形成,整体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蔡俄堡村被评为桓仁满族自治县2022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
王健(左三)在村委会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发展党员工作
村级党组织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党员干部工作干劲十足,村民们对驻村工作队也更加信任:王健带领的这支驻村工作队,是能够干实事、打硬仗的,是能带着大伙奔富路,实现乡村振兴的领头羊、先锋队!
抓产业振兴,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自从王健来到蔡俄堡村,他的足迹就踏遍了蔡俄堡村的长街小巷,田间地头,山林清溪。
金秋时节,蔡俄堡村五味子产业园里火红的五味子挂满枝头,丰收在望。一大早,王健就和村民们一道采摘成熟的五味子。一筐筐红通通的果实,映红了乡亲们喜悦的笑脸,可王健的思绪却回到了从前......
王健正在五味子产业园采摘五味子
这个五味子产业园是本溪市财政局帮扶的蔡俄堡村集体经济项目,按照木盂子管委会关于大力促进村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王健和村“两委”先后反复多次与六组5户农户进行协商,最终以平均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集中连片土地50亩,整合了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和桓仁满族自治县县委组织部投入的资金48万元,用于发展村集体五味子产业项目,共种植了6万株五味子苗。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五味子产业园净收入达53万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还吸收多名建档立卡户用到五味子基地用工上,不仅彻底结束了蔡俄堡村无村集体经济的历史,还为建档立卡户如何致富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为了持续发展此项目,做到提质增效,王健参与五味子种植的每个环节,多次请专家到现场,对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进行科学指导。
面对丰收的果园,王健心里又有了新的筹谋。每年9月中旬,五味子果实成熟必须马上采摘,但熟果水分大,储存不当容易造成霉烂变质,影响果实品质,在市场上就卖不上价。而且鲜果的售卖周期短,价钱起伏不定,影响收益。经过考察论证,王健了解到:如果通过初加工,将熟果制成易于保存的干果,可提高五味子的经济效益,促进五味子产业园增收。说干就干,他多方奔走,终于帮助产业园成功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0万元,建设160平方米烘干室,购置烘干设备及配套设施,用于五味子、红松果等农产品加工、烘干。项目建成的第一年,就给五味子产业园多创收5万余元,保守估计今后每年都将为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左右。
在配套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的烘干室里,村民们感觉手里的五味子果实有了沉甸甸的分量,那种踏实感、获得感,前所未有,大伙儿感叹,王健和驻村工作队,又为大伙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为使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王健结合蔡俄堡村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和丰富的柞树资源,很适合优质木耳菌棒的生长的自然优势。马上想办法、找路子,在与村“两委”班子工作会议商议后,召开村民代表研究该项目的可行性,最后一致通过发展木耳产业。积极争取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申请扶贫专项资金5万元,又带动村民自筹资金15万元,用于建设村木耳生产基地50亩,种植菌棒45万棒,年销售收入达150万元。他和村委会干部们一起,组织发动村里的妇女80余人积极参与种植,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给她们找到了新营生,让她们看到了新的致富门路。
王健(左二)在木耳生产基地与市农委领导研究木耳生长情况
现在的蔡俄堡村,妇女们见面交流内容都是谁有好的木耳种植经验取代,谁家又有了新收入、新变化,谁家的娃又有了大出息……家庭和谐了,邻里和睦了,蔡俄堡村的新农村建设又有了新气象、新面貌。
前进的路上,王健的脚步从不停歇。他和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又有了新方向、新动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产业开始转型升级,驻村工作队确立了“助农、兴农”的发展目标。为使品质好的农产品不出家门就能走出大山,王健组织村集体建立了桓仁方舟生态农业合作社,并搭建电商网络销售平台,依托“拼多多”旗下的“快团团”小程序,将地产的五味子、秋木耳、桓仁大米等农副产品都挂到了电商平台的橱窗里,纯绿色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成了供不应求的稀缺货源,截至目前网络销售额突破了20万元。
抓基础设施建设,筑路通航打造和谐乡村
“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更是一句至理名言。王健不但知道,更深深懂得:随着现代农村经济飞速发展,这个路不再仅仅是公路,还有水路,网路。
王健驻村期间,大力推动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村民人居生活环境,帮助蔡俄堡村完成了多个民生项目。原村部分水源井年久失修老化,蓄水量不足,旱季时自来水不能满足生活、生产用水,争取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6.1万元,改自来水井2个,新建机井4个,彻底解决6个居民组,1200人生活生产用水问题。
村居民六组有三个产业群,五味子100多亩、红松林200多亩,刺嫩芽200多亩,争取移民项目资金132.21万元,新建水泥路1600m,2-8m桥一座,盖板涵1道,优化当地交通条件,对产业发展和居民出行都有益处。
在居民七组岭下,水渠原为土质,每逢汛期水渠被冲垮,冲出的水淹没耕地,争取移民项目资金86.4万元,修建886米U型槽水渠,彻底解决了土质水渠被冲垮的问题,有力保护水渠附近农田安全。
争取移民项目资金73.5万元,修建村路1.106公里,解决村围里出行难问题。
近几年山洪水大,村河道为自然风貌,没有坚固的护岸堤,一旦山洪爆发直接影响河边居民生命安全,为有效遏制水灾、涝灾导致河岸52户村民返贫的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该项目计划投资146万元,计划修建1000米护岸堤工程,计划投资145万元。通过协调,该项目已列入2024年桓仁县移民局木盂子管委会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调整项目中。
聚焦扶持村集体发展,王健更是主动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400万元,大力支持村“桓仁方舟630KW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80万千瓦时,消纳方式为全额上网,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5万元。为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趟出一条“蓄势赋能”的新路。
如今,王健仍然奔走于这些已建和在建项目中,在他心里,已经绘就了一幅最美的山乡画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将和蔡俄堡村的乡亲们,一起站在清风拂过的山岗,看路路通畅的最美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