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初战告捷
辽宁省朝阳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日前开出了第一笔拨款单,拉开了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全面上线的序幕。
辽宁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不仅是财政信息化系统的升级改造,更是一次预算制度的改革深化。为了让好事快办,辽宁省财政厅周密部署,紧锣密鼓推进一体化建设工作。组建了由厅长任组长的一体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重要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攻关小组,制定《辽宁省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实施方案》。省财政厅倒排时间表,挂图作战,精准推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歇,召开不见面需求研讨会60余次。为提高工作效率,省财政厅组织攻关小组封闭工作,在试点地区开展现场指导、交流。在省财政厅全方位帮助下,先行先试的朝阳市在一个月内即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
据介绍,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中,辽宁省财政厅以问题为导向,正视预算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标财政部制定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补齐短板,脱胎换骨,实现了三个质的飞跃。
——在管理模式上,改变上下游和上下级相脱节、管理透明度不高的现状,实现预算管理规范化。横向上,以基础信息库为源头,以项目库为核心,打通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会计核算等业务环节,实现“无项目不预算、无预算不拨款”,进而优化预算管理流程,实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纵向上,贯通上下级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上级资金从分配、下达到使用的全链条业务环节“顺向可追踪,逆向可追溯”,强化财政监督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在管理方式上,改变预算执行约束不够有力、潜藏风险较大的现状,实现预算管理智能化。用信息化思维全流程整合预算管理制度,将协同办公和预算管理业务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重点将与财政拨款有关的各环节纳入电子化管理轨道,实现环环相扣,处处留痕,通过嵌入系统的控制规则,规范预算管理和硬化预算约束,最大程度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在管理手段上,改变业务系统“各自搭台,分头唱戏”,难以发挥合力的问题,实现预算管理现代化。按照财政部制定的技术标准要求,基于国产化环境,充分运用云计算、微服务、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预算管理业务系统,以全省大集中模式建设一体化平台,实现与决算、债务管理、非税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一卡通管理等专项业务系统的对接。同时,建立全省统一的运维服务平台,深化现有财政大数据中心建设,进而构建“一个平台、两个中心”的技术架构,为预算管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 戴正宗)